觉囊派前法王 阿旺•洛追扎巴著
来源:许得存 译
第一章
他空思想在印度的兴起
第一节
显教传承
随顺末转法轮的吉祥觉囊派理论,在印度和西藏是如何诞生与传承发展的呢?
此中诞生也分为显教和密教之传授二者。在此,我们先说显教之传授。导师——清净圆满佛陀,为了谐调一切徒众的界根,三转法轮。关于如何三转法轮,《楞伽经》说“如对病患者,医生布施药;佛念诸有情,如是说教法。”《中观宝曼论》也说:“如是声明师,教徒习文字;佛为诸徒众,宣讲忍辱法”。根据这种说法,就犹如世界上一些医术高明的医生,观察病患者的身体之后,给予患者适合于病情的药物一样。遍知的佛陀,针对下、中、上三种徒众之根器,因情器世间心力所现,故而,按照这种道理次第宣讲佛法,使一切徒众逐渐趋入教法。又如声明阿舍黎,为了使弟子逐渐学习文字,首先让他们学读一切基本字母。而佛陀按照一切徒众的界根,根据各自理解的程度对其宣讲不同佛法理论,使徒众逐渐入于道次,自此求得清净之果位.
一、小乘教法
在此,小乘的教法,我们略说其中的情形如下:佛陀针对小乘徒众之低等根器,以及大乘徒众的下根、中根、上根之根器,宣讲了情器世间一切皆因业力烦恼所生和因心之坚固习气所生,以及诸法缘起、唯名假有,尤其宣讲世俗诸法并非实有。至于诸法之道理,佛陀按此等徒众根器的差别,分别宣讲补特伽罗及诸法中,并无常一自在自立之物,色身等为外境,为声证贪入之基,自相未成,诸法非实有,真性为空,犹如虚空,胜义圆成法性一切相,恒常没有变化,以此讲说,使徒众依各自的心量,知道如何能掌握。这样,二谛的安立是佛在三转法轮中逐渐讲述的。首先,佛在印度婆罗奈斯仙人说法处,野兽栖息的森林(鹿野苑)中,主要针对小乘种性,初转分别四谛法轮、以《别解脱戒经》、《四部毗奈耶经》、《百业经》、《缘起经》、《法轮经》、《解深密经》等大小五十部经典为代表。《解深密经疏》中说:“这次所转的小乘无量藏法轮,乃是佛因势因时,依不了义而讲说的,成为了后来产生争端的根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