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rt 2
卓格永丹嘉措 著
“法”是十方三世一切佛陀的共同道路和超凡成佛的方法。
“僧”是进入解脱圣道的道人或者圣者,是证得“见道”以上修行众。而且,具备断悟八德的圣僧为“僧宝”。八德是:如理见、如量见、自我见、离贪著、离滞碍、离俗气、悟德、断德等等。四位以上的僧众也称“僧宝”,因为,曾经尊敬的释迦牟尼佛教诲过,一个地方具有四个僧人,这四位僧人里面的一位必定是菩萨。
为何称为“宝”?人们认为珍宝在世间特别稀有,佛法僧三宝也是一样特别难遇到或特别稀有的,所以,佛法僧叫三宝。尤其是,珍宝有用尽的时候,但佛法僧三宝只要是你不放弃,永远不会用尽,直至成佛之间。因此,佛法僧三宝比珍宝还稀有,而且非常难得,对佛法僧生起一刹那的信心,它的功德也不可思议。
学佛的难度
不在对佛法的理解上,
而难就难在‘做’字上。
对于每一个学佛的佛教徒来讲,不能轻视皈依法,以为在某某法师坐前我得到了“皈依证”就完了,以后我就是真正的居士或佛教徒。不仅是这一点,还需要在德高望重的善知识(法师)前学修有关皈依的法门,要深入了解“三宝”是什么,有什么作用,有多少学处,怎么去实修?皈依有什么利益等等……,然后您才有深入佛法的前途,才会得到成就的机会。因此,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是很难很难的,就难于对皈依的法门的无知。而且您光知道还不行,还要去“做”,人们常说的“知行合一”是最重要的。一位藏传佛教大格西曾说:“学佛的难度不在对佛法的理解上,而难就难在‘做’字上”。这话一针见血地说出了佛教的重点和难点,而皈依法也不例外。
佛说:“诸佛无法用水洗掉众生的罪业,也无法用手去掉皈众生的痛苦,更无法把自己的觉悟移植给别人,只是教给众生正依确的解脱方法”。这就是说:佛只是用佛法指出修行的道路和方法,解脱要凭自己的思想行动,不然的话永远不会有进步。
要促进和追求
自利利他的圆满境界
每一个众生都具有佛性(如来藏)和将来成佛的可能性,也遇到很难得的佛陀的教诲。这样条件圆满的时刻我们应当立即入佛门、行善不退,要促进和追求自利利他的圆满境界——佛果。
那么,初期最重要的是以上述的了解而产生修出离心的基础上,再修皈依发心等共同前行(加行),使自相续生起皈依戒和世俗菩提心,进入大乘正道。最后才修正行的修法证悟明空无别或不变大乐的法界,如次进入十地而得成佛。这是修道的次第,要如次而修,不能颠倒。
现在很多人不愿意修前行而首先就修正行,这是错误的。如同不会站立的小孩岂能会跑步?因此对初修者来说,加行是唯一的基础,必须要修圆满。
如此了解皈依的大概介绍之后,详细解释要分六个阶段来讲授:
1、皈依的目的
2、皈依处
3、皈依的本质
4、皈依的修法
5、皈依的学处
6、皈依的利益,等六个阶段来了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