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y: 宗教歷史

觉囊派在西藏的发展

part 18 觉囊派在西藏经过前面十四代法王的弘扬传播,其传承在修行院源源不断,之后不久的某个时期,具种王的化身克增桑波到过此地之后,这里接着就来了有证相的大成就师香更邦•突结尊追,别名是更邦钦波•贡德桑波。(此处开始接前面第十四代法王传承)。 第十五代法王: 更邦钦波•突结尊追,于水兔年,1243年生于多格当哇恰尔这个地方,他曾到过萨迦、达尔等卫藏地区的多所寺院,对一切显密教法深有了解,各个方面都胜于曲米巴•僧格贝等一大比知识渊博的学者,在达尔与顿毛日也修习过教法。此后,他担任了坚萨•喜饶欧色建立的江都尔寺院的教法师,学到了遍知却古哇所有的一切教诫。尤其是他在已经掌握了热译师所传的时轮教法的基础之上,又从遍知却古哇处(却古俄色)闻习卓译师所传的时轮灌顶传承、注释续及六

他空见在西藏的传播

Part 17 一、觉囊派修行地域 在雪域西藏的中心地带,千山环绕的中央,极其神圣的持地山(须弥山别名)仿佛密林王吉祥山(南印度一山名)。在如拉克和叶茹的交界处,从外看犹如胜地灵鹫山,从里看又像布达拉宫,秘密如同北方的乐土香拔拉,空性若吉祥迦札迦法界语自在的坛城,胜义如智慧佛陀坐在狮子宝座上,“厄旺”(智慧空与方便大乐)双运自性犹如百万修行地中间的妙高山一样高大,声名如日月般耀眼,觉囊如此的大静修 胜地尽人皆知,该地具有自性成就的功德,如同聚集了天神、大仙、持明们依止的山王(须弥山)威德,地坚形美,有药域、森林严饰,如意之果挂满枝梢,馥郁香气飘满各方,祥云流动、细雨绵绵,河流之水声潺潺有声,飞禽走兽围绕周旋,把此地装扮得非常美丽。     修行之处寺院

他空思想在印度的兴起(时轮法在西藏的传承)

Part 16 卓译师喜饶札(慧称),他曾在班智达月护(月怙主)座前,聆听了全部教法之后,成为了一位殊胜上师。 第六代法王: 喇嘛拉杰官巴•贡却松,他从班智达月护之处,闻习了一切灌顶传承、续部、讲说、口诀等。 第七代法王: 上师周顿•南木孜,他从班智达月护处,学得灌顶法与圆满《注释续》。 第八代法王: 大成就师域摩•弥觉多吉,虽然他没有得到法缘师长,依止了周顿•南木孜上师五年,学到了其所有的灌顶、续部、口诀等全部密法。后来,居住于伍由的嘉乃,在此地著书甚丰,开密乘他空宗之轨辙。 第九代法王:  曲杰旺秋,他是域摩•弥觉多吉之子,二十岁以前,他掌握了父亲所有的一切教诫。 第十代法王: 南喀俄色,是曲杰旺秋之长子,他精通显密经论,著有《光鬘》等多部论著。 第十一代法

他空思想在印度的兴起(时轮法在印度的传承)

第一章  他空思想在印度的兴起 二、密法以后如何传播 2、时轮法在印度的传承 Part 15 阿闍黎毗都哇,生于印度摩诃波罗王时代,金刚手变化成一位化缘者为他授记,他以神通去到了香巴拉,把许多续部经典迎请到了宝贝山,并向多名弟子进行讲授,最后获得隐身成就。而那些时轮教法在印度和西藏两地进行传播,可是,两地所传教法形成之规有许多异同,但其中比较殊胜者,要推卓译师所传的时轮。根据卓译师所宣说,在香巴拉难胜具种王时代,时轮教法的传承为: 第一代法王: 都夏钦波(即大时轮足),他是圣地印度一位学修阎摩德迦法瑜伽师之子,他精通文殊金刚一切经咒,亲见了文殊菩萨,按照本尊的授记去到北印度,途中遇到了具种王的变化身,给他传授了灌顶,他修行甚深瑜伽法六个月,获得了神通之后,到达香巴拉,谒见

他空思想在印度的兴起(密法在印度的传播)

 Part 14 总之,在印度与大莲花王同时代,又或者稍后些,文殊菩萨幻变成一名比丘,来到欧提毗舍国月护王的宫殿传授《摄真实性经》。在此之后,很短时间内,诃梨旃陀罗王降生于旃陀罗王族中,他依靠修持密乘道而获得成就,其受用与天神相等,最后和千名随从一起获得持明地。 以下为密法传承的介绍: 第一:吉祥萨乐和或婆罗门大罗喉罗出世,据说他亲自拜见了金刚瑜伽母,开始分别法性之义。然后吟唱多首金刚歌,使国王等五千人亲眼见到真实义,身体也变成了持明身,以神通飞向天空之后隐由不见。大手印表示为心瑜伽者,出现了数十万名瑜伽师,遍及各方,利益众生,使其即身成佛,去往他界。  第二:龙树论师,他出生于南印度,毗达巴哈这个地方的婆罗门家族中,是萨乐和的学生。七岁之时,由于身体多病,父母

他空思想在印度的兴起(觉囊派密法传承)

第二节 佛陀如何宣讲(二)关于讲述以《时轮根本续》为主的密乘一切续部,《时轮根本续后摄续》中说:“(佛陀)在吉祥迦札伽(吉祥米积山)大塔,用第十力讲授帮助佛弟子们(成佛)的一切经续。”根据这种说法,在印度南部吉祥山附近的达纳室利洲,据说是迦那迦牟尼佛,也有人说是饮光佛之时,有一天,传说从天上降下了谷雨,因此,诸大天神们非常高兴,就合力建造了吉祥迦札迦城十万塔,也称吉祥米积塔;在塔的内部上下四面变化出了佛在《时轮根本续》中所说的吉祥星宿一千六百二十尊坛城本尊像,如同《时轮根本摄续》所说法界语自在、时轮身、语、意圆满七百二十二尊坛城本尊像,这即是从时轮本尊的正面口意金刚宣讲《时轮根本续》等无上续部法,从其余面的三面,口金刚讲后三续部,在当时,请求续部的应化弟子有月贤等香拔拉与

他空思想在印度的兴起(显教他空传承)

      第一:获得佛祖究竟密意之定密,胜赞剖析大乘经部的了义与不了义教法,开启了义大中观宗的三域学者无著论师出世,他的事迹如《文殊菩萨根本续》所讲:“比丘名无著,精通论典义;分别诸经籍,了义不了义。世间明导师,具足遍入性,由此成就明,娑罗之女友。由其密咒力,生起贤妙心。为使教常住,摄集诸经义。一百五十岁,体衰去天界。生死诸轮回,长期享受乐。圣人次第修,终得菩提果。”如经典所赞颂的圣者无著,是由本尊观世音菩萨所摄受,他是一位名叫昂楚玛的女婆罗门之子,刹帝利种姓,他基本上熟通一切共通与不共明处之经义。考虑到《般若经》的密意难以通达,为了亲见佛尊,接受了阿闍黎阿哈达在幻网坛城传授的灌顶,希望将鲜花奉献给弥勒佛。  后来,无著论师来到鸡

他空思想在印度的兴起

Part 4     他空思想在印度的兴起(大乘教法) 一般来说,佛陀中转法轮时,主要讲的是自空,末转法轮讲了胜义他空,两者之间的区别表现在:世俗、胜义二谛所摄的一切法都是从主观成立的,这种空是自空;一切世俗谛是从主观上成立的,故而为空。但是,胜义谛法性任何时候都不是从主观上空的,其直达究竟,并无改变之本色,倘若由于他人以世俗谛所执的戏论而使之空,这种空称之为“他空”。世俗谛虽无实有,而胜义谛于究竟本性却为实有。是故,舍弃二边的了义中观大善道,是佛陀在末次转法轮之经藏中所讲说的。总而言之,佛陀初转法轮与中转法轮的思想为圆满思想,佛根据这种理论方法来讲述,而在这一方面的说法有很多,就暂且略说如上。   其次,当说后期大乘法在印度如何发展之情形。在共同方面,佛陀三次

他空思想在印度的兴起

Part 3     佛在印度如何宣讲大乘法?以后又如何发展传播?这里我们首先从般若乘说起,般若乘是佛陀于中转法轮和末转法轮中所讲之法。佛在灵鹫山和吉祥米积山等地时,为大乘中根种姓的徒众二转法轮所讲的内容,主要讲了无相以及离戏论法轮,所讲经典以广、中、略品十七部《般若经》为代表,转无量藏法轮。《解深密经疏》中说:“亦为因势所说,成为争论之根由”。佛又在印度毗舍离城(广严城),主要考虑大乘种姓之上根徒众,进行三转法轮,讲说了分别胜义、究竟诸法本性、法性光明、善逝如来藏、不退了义以及能示轮语之法轮,以《如来藏经》、《胜曼经》、《央掘魔罗经》等多部不共经典,以及《解深密经》、《楞伽经》等二十部共同经典为代表,转无量藏法轮。这次转法轮不因势因时,唯依胜义讲说,所以,不生争论。佛陀

觉囊派教法史

觉囊派前法王 阿旺•洛追扎巴著 来源:许得存  译 第一章  他空思想在印度的兴起    第一节  显教传承 随顺末转法轮的吉祥觉囊派理论,在印度和西藏是如何诞生与传承发展的呢? 此中诞生也分为显教和密教之传授二者。在此,我们先说显教之传授。导师——清净圆满佛陀,为了谐调一切徒众的界根,三转法轮。关于如何三转法轮,《楞伽经》说“如对病患者,医生布施药;佛念诸有情,如是说教法。”《中观宝曼论》也说:“如是声明师,教徒习文字;佛为诸徒众,宣讲忍辱法”。根据这种说法,就犹如世界上一些医术高明的医生,观察病患者的身体之后,给予患者适合于病情的药物一样。遍知的佛陀,针对下、中、上三种徒众之根器,因情器世间心力所现,故而,按照这种道理次第宣讲佛法,使一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