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y: 歷史

他空见在西藏的传播发展

Part 19 更邦巴的继承者赛嘉哇益希,于火蛇年(南宋宝佑五年),1257年生于多康地区,幼年时期作过噶玛拔希的弟子,由于噶玛拔希脾气有些粗暴,使嘉哇益希面对他时,心里会产生一些畏惧感,噶玛拔希见有此现状便对嘉哇益希和蔼的说道:“你不用那样对我产生畏惧”,这样说过之后,消除了嘉哇益希的惧怕心理,依止习经多年,就这样,他学到了噶玛拔希所有的一切教诫,并进行实际修习,获得的收效却不明显,上师噶玛拔希对他说:“你可以去其他不同的地方进行修行,对佛法不要拘泥于某一个派系,尝试接触其他佛教教法,这样你会遇见一位更好上师。”他遵从上师的教导,来到夏尔哇•绛央钦波活佛的身傍长期居住,闻习了许多显密教法。   有一次,在拜见了曲杰更邦•突结尊追之后,敬仰之心油然而生

觉囊派在西藏的发展

part 18 觉囊派在西藏经过前面十四代法王的弘扬传播,其传承在修行院源源不断,之后不久的某个时期,具种王的化身克增桑波到过此地之后,这里接着就来了有证相的大成就师香更邦•突结尊追,别名是更邦钦波•贡德桑波。(此处开始接前面第十四代法王传承)。 第十五代法王: 更邦钦波•突结尊追,于水兔年,1243年生于多格当哇恰尔这个地方,他曾到过萨迦、达尔等卫藏地区的多所寺院,对一切显密教法深有了解,各个方面都胜于曲米巴•僧格贝等一大比知识渊博的学者,在达尔与顿毛日也修习过教法。此后,他担任了坚萨•喜饶欧色建立的江都尔寺院的教法师,学到了遍知却古哇所有的一切教诫。尤其是他在已经掌握了热译师所传的时轮教法的基础之上,又从遍知却古哇处(却古俄色)闻习卓译师所传的时轮灌顶传承、注释续及六

他空见在西藏的传播

Part 17 一、觉囊派修行地域 在雪域西藏的中心地带,千山环绕的中央,极其神圣的持地山(须弥山别名)仿佛密林王吉祥山(南印度一山名)。在如拉克和叶茹的交界处,从外看犹如胜地灵鹫山,从里看又像布达拉宫,秘密如同北方的乐土香拔拉,空性若吉祥迦札迦法界语自在的坛城,胜义如智慧佛陀坐在狮子宝座上,“厄旺”(智慧空与方便大乐)双运自性犹如百万修行地中间的妙高山一样高大,声名如日月般耀眼,觉囊如此的大静修 胜地尽人皆知,该地具有自性成就的功德,如同聚集了天神、大仙、持明们依止的山王(须弥山)威德,地坚形美,有药域、森林严饰,如意之果挂满枝梢,馥郁香气飘满各方,祥云流动、细雨绵绵,河流之水声潺潺有声,飞禽走兽围绕周旋,把此地装扮得非常美丽。     修行之处寺院

他空思想在印度的兴起(时轮法在西藏的传承)

Part 16 卓译师喜饶札(慧称),他曾在班智达月护(月怙主)座前,聆听了全部教法之后,成为了一位殊胜上师。 第六代法王: 喇嘛拉杰官巴•贡却松,他从班智达月护之处,闻习了一切灌顶传承、续部、讲说、口诀等。 第七代法王: 上师周顿•南木孜,他从班智达月护处,学得灌顶法与圆满《注释续》。 第八代法王: 大成就师域摩•弥觉多吉,虽然他没有得到法缘师长,依止了周顿•南木孜上师五年,学到了其所有的灌顶、续部、口诀等全部密法。后来,居住于伍由的嘉乃,在此地著书甚丰,开密乘他空宗之轨辙。 第九代法王:  曲杰旺秋,他是域摩•弥觉多吉之子,二十岁以前,他掌握了父亲所有的一切教诫。 第十代法王: 南喀俄色,是曲杰旺秋之长子,他精通显密经论,著有《光鬘》等多部论著。 第十一代法

他空思想在印度的兴起(时轮法在印度的传承)

第一章  他空思想在印度的兴起 二、密法以后如何传播 2、时轮法在印度的传承 Part 15 阿闍黎毗都哇,生于印度摩诃波罗王时代,金刚手变化成一位化缘者为他授记,他以神通去到了香巴拉,把许多续部经典迎请到了宝贝山,并向多名弟子进行讲授,最后获得隐身成就。而那些时轮教法在印度和西藏两地进行传播,可是,两地所传教法形成之规有许多异同,但其中比较殊胜者,要推卓译师所传的时轮。根据卓译师所宣说,在香巴拉难胜具种王时代,时轮教法的传承为: 第一代法王: 都夏钦波(即大时轮足),他是圣地印度一位学修阎摩德迦法瑜伽师之子,他精通文殊金刚一切经咒,亲见了文殊菩萨,按照本尊的授记去到北印度,途中遇到了具种王的变化身,给他传授了灌顶,他修行甚深瑜伽法六个月,获得了神通之后,到达香巴拉,谒见

他空思想在印度的兴起(密法在印度的传播)

 Part 14 总之,在印度与大莲花王同时代,又或者稍后些,文殊菩萨幻变成一名比丘,来到欧提毗舍国月护王的宫殿传授《摄真实性经》。在此之后,很短时间内,诃梨旃陀罗王降生于旃陀罗王族中,他依靠修持密乘道而获得成就,其受用与天神相等,最后和千名随从一起获得持明地。 以下为密法传承的介绍: 第一:吉祥萨乐和或婆罗门大罗喉罗出世,据说他亲自拜见了金刚瑜伽母,开始分别法性之义。然后吟唱多首金刚歌,使国王等五千人亲眼见到真实义,身体也变成了持明身,以神通飞向天空之后隐由不见。大手印表示为心瑜伽者,出现了数十万名瑜伽师,遍及各方,利益众生,使其即身成佛,去往他界。  第二:龙树论师,他出生于南印度,毗达巴哈这个地方的婆罗门家族中,是萨乐和的学生。七岁之时,由于身体多病,父母

他空思想在印度的兴起(觉囊派密法传承)

第二节 佛陀如何宣讲(二)关于讲述以《时轮根本续》为主的密乘一切续部,《时轮根本续后摄续》中说:“(佛陀)在吉祥迦札伽(吉祥米积山)大塔,用第十力讲授帮助佛弟子们(成佛)的一切经续。”根据这种说法,在印度南部吉祥山附近的达纳室利洲,据说是迦那迦牟尼佛,也有人说是饮光佛之时,有一天,传说从天上降下了谷雨,因此,诸大天神们非常高兴,就合力建造了吉祥迦札迦城十万塔,也称吉祥米积塔;在塔的内部上下四面变化出了佛在《时轮根本续》中所说的吉祥星宿一千六百二十尊坛城本尊像,如同《时轮根本摄续》所说法界语自在、时轮身、语、意圆满七百二十二尊坛城本尊像,这即是从时轮本尊的正面口意金刚宣讲《时轮根本续》等无上续部法,从其余面的三面,口金刚讲后三续部,在当时,请求续部的应化弟子有月贤等香拔拉与

他空思想在印度的兴起(觉囊派密法传承)

第一章 《时轮根本椟》中说:“非常清净殊胜法,从初解脱如来佛。一切贤良诸大德,文殊菩萨我成就。”根据这种说法,以前佛在般若乘中提出了了义法性如来藏圆满理论。这里,佛陀在讲述大密无上乘法时,提出了非常清净的法性、从初大解脱、善逝如来以及普贤、胜义诸相本质,以此相善讲阿赖耶法性,即是密宗的他空大中观,这些在空乐双运自性中现起的方便有六种,重点是金刚身的脉、气、明点的殊胜方便,为大密无上大法库,佛陀以毗卢遮那佛身大转法轮,又以法界语等身形自在安住,向不共密乘的一切殊胜弟子开示并加以摄益,不久便可将其安置于殊胜双运之位。     佛陀住世的某个时候,佛陀的徒众阿罗汉们飞向他洲,来往飞行,被邬仗那国王因陀罗菩提视见,由于距离遥远没有看清是何物,于是,因陀罗菩提国王问随行诸位大臣:“

他空思想在印度的兴起(显教他空传承)

      第一:获得佛祖究竟密意之定密,胜赞剖析大乘经部的了义与不了义教法,开启了义大中观宗的三域学者无著论师出世,他的事迹如《文殊菩萨根本续》所讲:“比丘名无著,精通论典义;分别诸经籍,了义不了义。世间明导师,具足遍入性,由此成就明,娑罗之女友。由其密咒力,生起贤妙心。为使教常住,摄集诸经义。一百五十岁,体衰去天界。生死诸轮回,长期享受乐。圣人次第修,终得菩提果。”如经典所赞颂的圣者无著,是由本尊观世音菩萨所摄受,他是一位名叫昂楚玛的女婆罗门之子,刹帝利种姓,他基本上熟通一切共通与不共明处之经义。考虑到《般若经》的密意难以通达,为了亲见佛尊,接受了阿闍黎阿哈达在幻网坛城传授的灌顶,希望将鲜花奉献给弥勒佛。  后来,无著论师来到鸡

他空思想在印度的兴起

Part 4     他空思想在印度的兴起(大乘教法) 一般来说,佛陀中转法轮时,主要讲的是自空,末转法轮讲了胜义他空,两者之间的区别表现在:世俗、胜义二谛所摄的一切法都是从主观成立的,这种空是自空;一切世俗谛是从主观上成立的,故而为空。但是,胜义谛法性任何时候都不是从主观上空的,其直达究竟,并无改变之本色,倘若由于他人以世俗谛所执的戏论而使之空,这种空称之为“他空”。世俗谛虽无实有,而胜义谛于究竟本性却为实有。是故,舍弃二边的了义中观大善道,是佛陀在末次转法轮之经藏中所讲说的。总而言之,佛陀初转法轮与中转法轮的思想为圆满思想,佛根据这种理论方法来讲述,而在这一方面的说法有很多,就暂且略说如上。   其次,当说后期大乘法在印度如何发展之情形。在共同方面,佛陀三次